很多人都会把区块链溯源和防伪混为一谈,可实际上,二者其实有很大不同:区块链溯源仅仅是对商品信源记录进行追溯,这个商品从哪里来,到哪里去,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防伪,则带来了需求方、成本方、受益方的三方博弈,区块链防伪将更具现实目标导向和结果意义。
据相关调查“防伪”是伪需求
正如上文所言,区块链“防伪”并不直接等同于区块链“溯源”。长久以来,行业中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“谁的需求”、“谁出费用”、“谁的利益”三个问题上,尚存争议。
原因很简单,区块链防伪的受益者一定是消费者,出于对食品、农产品安全的考量,消费者(或用户)一定希望有一种技术能够穿透产品生产、流通的所有环节,让信息追溯不仅能够一览无余,同时还能够保证信源的真实性。
然而,构建区块链防伪的成本方则一定是食品、农产品企业,这里就有一定的市场背离——出于成本转化率的考虑,生产企业不一定愿意使用区块链技术去防伪,这就使得“谁的收益”的问题更加扑朔迷离,除了用户和生产企业之间的矛盾,处于流通链条上的其他参与者(施肥/饲料、农药、采集/收割、运输、认证、保鲜、存储、售卖、售后)的利益共同点也并非次次都能达成一致。
甚至,对于某些行业、某些产业而言,使用区块链防伪,或许会面临“出力不讨好”的窘境。据了解,在有些已经运用区块链溯源方式实现防伪的产业,消费者上链查询的比率还不到5%。即使运用了区块链技术,也并没有完全体现价值。某种程度上,对于某些行业来说,区块链防伪是一种伪需求。
一般而言,区块链防伪应用的市场突破难点在于:好品质难销售的产品,无需防伪;而好品牌有仿冒的产品,则无须防伪。
电话:020-82011040
邮箱:chaojigongshi@gmail.com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车陂北街28号3栋203~205、216室